住房信息6月底联网遇阻:地方态度冷淡住建部钱紧
“如果我已在上海有一套全款购买的房产,现在打算在北京买房,那么在北京买的这套房产算不算首套?”面对这样一个问题,北京市一家中介机构的经纪人明确表示,是首套。由此折射出目前住房信息联网的现状。
事实上,今年3月,住建部曾下发《通知》要求地方做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。但截至目前,在40个城市联网达标后至今,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并未有新的 “技术节点”开通。按照住建部预设,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,但如今6月份只剩下10天,这一目标恐难以实现。
接近住建部的人士也向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,推行力度弱和地方政府态度冷淡是最主要原因。
住房信息联网扩容艰难
全国住房信息系统预定2013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联网,届时,异地购房和多套购房行为监管,以及房地产税政策将具备基本的数据基础支持。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也曾公开表示,这个系统建好后,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调控办法了。
按照设定,北京、上海等40个重点城市将先行一步,在2012年6月底实现联网,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曾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这些重点城市的联网已经实现,今年还将继续扩大联网城市。
住建部曾考虑过将联网城市逐渐扩大至500个,并在今年6月底前有所进展,但这一过程比想象中要艰难。
有媒体报道称,住建部前后总计完成了约60个城市的联网技术节点开通,在其中选择40个主要城市,近期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技术节点开通城市的数量,仍维持在60余个的水平,未有明显增长。
河北某地级市住建系统官员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数据采集难、部门信息共享难、相关机构人手不足,是制约信息系统推进的几个难点。
他表示,我国长期没有进行个人住房情况普查,房屋登记系统不健全,采集标准不统一、口径不一致、居民不配合、存在瞒报或谎报情况等,都是系统建立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。
上述接近住建部人士还表示,住房信息联网的资金支持也是问题之一,地方政府没有动力去主动与住建部进行联网,而住建部在推进联网的资金使用时,也要经过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批复,500个城市联网资金量不小。
主要不是技术问题
据《中国经营报》报道,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就下一阶段,实现联网城市的目标数量规模进行调整,采用“稳步夯实”的策略。
今年3月28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 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》(以下简称 《方案》)任务分工的通知。要求各地区、各部门用3~5年完成《方案》提出的各项任务,其中要求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,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。而记者了解到,这一制度建立的技术基础就是个人住房信息实现联网。
目前,住建部可以查询到目前已联网40城市的所有住房权属情况、房屋产权交易、变更的实时情况。地方政府在可查询属地范围内的房产登记信息的同时,在获取授权后,也可实现异地特定条件的查询。
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,房产涉及个人隐私和财产秘密等安全问题,如何使用、管理系统里的信息,必须有明确的规则和规定及保障等具体措施。
上述河北住建官员还向记者透露,在地方推进住房信息联网除技术层面难度外,还缺乏实际动力,若实现联网后,辖区内房地产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住建部监测到,追责也更加容易,对地方应该说没有任何好处。
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曾表示,房产信息联网技术上没有问题,信息方面成为各种各样的孤岛,主要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有些部门和地方顾及相关利益,存在故意控制的举动。
实际效果并不明显
40个重点城市艰难实现联网,而后住房信息联网扩容遇阻,事实上,目前已经实现联网的,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。
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各地住房信息联网是一项基础性工作,但实际上对目前的房价并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向已联网的海口市住建局提了这样一个问题:购房人在海口市已持有房产,如其准备在北京购房,会不会遇阻?
这位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,在外地购房主要是看当地的政策,海口只允许外地人持有一套房产,如果购房者在北京没有房产,那应该没有问题吧,因为是刚需。
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,5月,我国70个城市中有65个城市环比房价上涨,同比上涨的个数更是达到69个。
谈及楼市调控可能加码与住房信息联网的关系,顾云昌认为,基本没有联系,调控手段包含金融、税收等,但是并不包含信息一项,掌握信息只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。而且,发达国家的信息系统、税收政策都比较完善,房地产泡沫也依然存在。
但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,不能否认加速推进住房信息联网的巨大意义,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是为建立透明的房地产信息体系,加速房产税等政策的落地做准备。